欢迎访问市县风采官网(www.zgsxfc.cn),聚焦市县,财经,头条,洞察,教育,科技,人物,文旅,文化艺术,招商引资,地市新闻  手机版   会员投稿 注册 退出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朔州平鲁专栏
看精彩蝶变 展华丽新颜

山西平鲁:以新思路大项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时间:2023-12-08|来源:朔州采编中心|作者:李广中|点击:

■  走好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之路

平鲁是山西省第一大产煤县区,煤炭产能1.141亿吨,年均产量1亿吨左右。像众多资源型县区的故事一样,平鲁在因煤而兴的同时,也形成了“一煤独大”的产业格局。

2022年的数据显示,该区二产占比70%以上,而二产中90%依赖煤电行业,财政收入90%依赖煤电行业,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。

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山西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、奋进“两个基本实现目标”,作出了全面部署。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表示,“我们要抓住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,通过布局新产业、培育新动能,破解‘一煤独大’,蹚出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来。”

在把握国家能源革命和“双碳”战略发展要求基础上,平鲁逐步探索并形成“平鲁能源大区的发展定位不能丢,必须从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向综合利用新能源转变,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”的共识。

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,需要挖掘比较优势,锻造发展长板。平鲁除有年产1亿吨的煤,还有每年将近300亿千瓦时的外送电力,如果把用电需求大的硅芯产业等引进来,就能把电的优势转变成产业发展优势。

在此背景下,平鲁建设起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,致力打造光伏、半导体两大产业集群,积极对接引进项目。

平鲁在实践中认识到,资源型县区的转型发展,必须不断解放思想,以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,找准发展路径。

■  打造中西部硅基材料产业基地  山西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投产

2023年7月28日,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一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双方将共同打造中西部硅基材料产业基地。作为山西第一大产煤县(区),近年来,平鲁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,积极开展招商引资,大力培育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。此次签约,对企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,抢抓新机遇、抢跑新赛道、抢占新市场,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突破均具有重大意义。

2-240331095JAB.jpg

2-240331095432M8.jpg

车间1.jpg

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集团的第三次创业——风光氢布局加速推进中。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9月份在朔州市平鲁区低碳硅芯产业园正式投产,这是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,标志着三一集团新能源产业板块在山西落子。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,年产1.2万吨单晶硅拉棒,年产值约22亿元,年税收贡献3亿元。

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5月8日与朔州市达成合作意向,9月28日正式投产,从对接到建成投产仅耗时140天,被三一集团轮值董事长向文波称为“宇宙速度”,同时也是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、落地最快、投产最快的项目。一期投产的同时,该项目二期正处于筹备阶段。三一集团将与平鲁区携手打造国内重要的单晶硅生产基地,以此为基点,平鲁区向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进军的转型画卷壮丽展开。

■  聚焦乡村振兴  开创“三农”工作新局面

2023年是平鲁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。

2-24033109534I38.jpg

今年的丰收节,平鲁区以节为媒,集中展示“三农”发展成果,并通报表彰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种粮大户、先进代示范家庭农场代表。用影像聚焦平鲁区近年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农业农村发展新成果、乡村振兴新成就和广大农民群众新风采,所展作品的创作主体多来自广大农民和“三农”工作者。

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

近年来平鲁区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依托悠久农业历史,持续聚焦杂粮特色优势,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推进产业规模化、品牌化、市场化,助力平鲁特色农业走上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。

平鲁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,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发展,推动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
2-24033109544Nc.jpg

坚决做好稳粮保供工作。该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,坚持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千方百计稳生产、提产量,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突破60万亩,粮食产量突破2亿斤,建设高标准农田4.9万亩。同时,严格落实国家政策,结合全区实际,加大撂荒地开发治理力度,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复耕,推广生产托管服务减少撂荒,对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适当补贴。

全面推动产业振兴。该区持续实施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紧抓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“北肉”平台政策机遇,按照“一村一能人、一村一项目、一村一品牌”思路,加快建设总投资75.6亿元的106个农业产业项目,持续壮大“六大特优种植基地”“八大生态养殖基地”和“全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”。推动规模种植提档升级,该区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,打造优质杂粮基地20万亩,油料基地12万亩,马铃薯基地13万亩,中药材基地1万亩,优质蔬菜基地300亩。加快发展设施农业,年内建设100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。推动现代养殖持续壮大,支持鲁丰肉业开足马力、达产达效,推进总投资1.5亿元的农发苑湖羊产业项目,加快建设百万只活羊交易中心并投入运行。在山坡地区推广优质燕麦草、优质牧草8万亩,在双碾乡种植优质苜蓿1.5万亩,打造晋西北重要的优质牧草种植、生态肉羊养殖、加工、供应基地。推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,该区按照全产业链开发、全价值链提升、全政策链扶持思路,坚持项目带动,全方位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发展,确保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20%,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10%。

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该区深入实施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,以生态振兴为抓手,用好3000万元专项资金,常态化开展“六乱”整治,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,旅游振兴示范村1个,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个,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个。以凤凰古城提档升级为抓手,突出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高效融合,打造样板、以点带面,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。持续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全年完成农村改厕2000座。完善农村水、电、气、暖、通信等基础设施,提升农村宜居水平。

■  深挖文化内涵  提升旅游产业

平鲁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以“一核、两带、三区”为抓手,构建点状辐射、带状串联的空间布局,打造集文物古迹观瞻、自然生态观光、红色基地教育、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,努力实现文旅康养业态之间的深度融合。

2-24033110054O42.jpg

平鲁区在成功举办了三届门神文化节之后,重塑改革创新的文化新坐标,将围绕“门神故里是历史元素、生态建设是环境品质、改革开放起航破冰是主题旗帜、转型综改先行试点是核心价值”为要素,确立文化核心、打造文化品牌。2008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“中国门神文化之乡”,开启了从“挖煤”到“挖旅游文化”的破冰之旅。

门神故里.jpg

平鲁新时期发展的文化引擎不单纯是边塞文化、门神文化和红色文化,而是改革开放的现代工业文明,是由邓小平同志亲自缔造的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,这样一个带有划时代变革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,和由此形成当代平鲁乃至朔州世界形象的大文化。平鲁的今天和未来,都应在这样一条轨道上探索发展,走向辉煌。

热门导读
编辑推荐


Copyright © 2002-2022 广告代理:山西轩明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 人员查询

晋ICP备16005275号-10 电子邮件: zgsxfcw@163.com  法律顾问:北京天平律师事务所
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